Sub Main

  • 学生
  • 教职工
  • 访客
  • 校友
  • 家长
English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办大学条例》设立的大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查看更多
    • 理事会
    • 大学主管人员
    • 校园刊物
    • 镜头下的港中大(深圳)
    • 光影校园 · 视频影像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最新鲜的校园新闻资讯、最精彩的大学活动预告、最美妙的青春校园故事、最全面的媒体聚焦热点,欢迎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了解大学日新夜异的发展与变化、知晓大学丰富多彩的青春校园故事。

    查看更多
    • 新闻速递
    • 活动预告
    • 校园故事
    • 媒体聚焦
  • 教学

    教学

    大学目前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和音乐学院七个学院,致力于实现国际一流的学术标准。

    查看更多
    • 经管学院
    • 理工学院
    • 人文社科学院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 数据科学学院
    • 医学院
    • 音乐学院
    • 研究生院
    • 通识教育
    • 学术交流
    • 图书馆
    • 学能提升研究中心
    • 教务处
    • 校历
  • 书院

    书院

    沿袭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传统,目前大学已成立逸夫、学勤、思廷、祥波四所书院。书院制不仅打破了学院和专业的界限,更提供了多元的全人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潜力。

    查看更多
    • 逸夫书院
    • 学勤书院
    • 思廷书院
    • 祥波书院
  • 科研

    科研

    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大学已经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生命科学、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开展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查看更多
    • 科研新闻
    • 科研领域
    • 科研平台
    • 科研学者
    •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 招生

    招生

    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校生7000多名。大学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跨学科人才。

    查看更多
    • 本科生招生
    • 国际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

    就业

    大学致力于为本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升学服务及就业指导,向国内外优秀企业输送本校综合素质一流的人才,为世界顶尖学府输送本校学术成绩斐然的精英学子。

    查看更多
    • 新闻
    • 活动
    • 就业指导
    • 升学指导
    • 就业质量报告
  •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有一种感动只可能在这里发生,有一段陪伴年轻的国际化大学成长的经历只可能在这里实现。精彩纷呈的校园故事、流光溢彩的艺术活动、温馨舒适的校园设施、陪伴成长的书院生活,等着你来感受。

    查看更多
    • 大学艺术中心
    • 活力校园
    • 设施与服务
    • 生活在深圳
  • |
  • 搜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办大学条例》设立的大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查看更多
    • 理事会
    • 大学主管人员
    • 校园刊物
    • 镜头下的港中大(深圳)
    • 光影校园 · 视频影像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最新鲜的校园新闻资讯、最精彩的大学活动预告、最美妙的青春校园故事、最全面的媒体聚焦热点,欢迎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了解大学日新夜异的发展与变化、知晓大学丰富多彩的青春校园故事。

    查看更多
    • 新闻速递
    • 活动预告
    • 校园故事
    • 媒体聚焦
  • 教学

    教学

    大学目前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和音乐学院七个学院,致力于实现国际一流的学术标准。

    查看更多
    • 经管学院
    • 理工学院
    • 人文社科学院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 数据科学学院
    • 医学院
    • 音乐学院
    • 研究生院
    • 通识教育
    • 学术交流
    • 图书馆
    • 学能提升研究中心
    • 教务处
    • 校历
  • 书院

    书院

    沿袭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传统,目前大学已成立逸夫、学勤、思廷、祥波四所书院。书院制不仅打破了学院和专业的界限,更提供了多元的全人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潜力。

    查看更多
    • 逸夫书院
    • 学勤书院
    • 思廷书院
    • 祥波书院
  • 科研

    科研

    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大学已经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生命科学、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开展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查看更多
    • 科研新闻
    • 科研领域
    • 科研平台
    • 科研学者
    •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 招生

    招生

    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校生7000多名。大学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跨学科人才。

    查看更多
    • 本科生招生
    • 国际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

    就业

    大学致力于为本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升学服务及就业指导,向国内外优秀企业输送本校综合素质一流的人才,为世界顶尖学府输送本校学术成绩斐然的精英学子。

    查看更多
    • 新闻
    • 活动
    • 就业指导
    • 升学指导
    • 就业质量报告
  •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有一种感动只可能在这里发生,有一段陪伴年轻的国际化大学成长的经历只可能在这里实现。精彩纷呈的校园故事、流光溢彩的艺术活动、温馨舒适的校园设施、陪伴成长的书院生活,等着你来感受。

    查看更多
    • 大学艺术中心
    • 活力校园
    • 设施与服务
    • 生活在深圳
  • |
  • 搜索

Sub Main

  • 学生
  • 教职工
  • 访客
  • 校友
  • 家长
English
首页

面包屑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故事

师说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杜洋教授谈科研与教学

2020-10-12 校园故事

编者按

杜洋教授采访视频截图

“深圳是一个特别具有包容性的城市,
给了年轻人很多可能性”

“我们希望利用好香港高科技的研究成果,
深圳的科技配套。”

“非常非常庆幸,
我在历史的机遇期回到深圳来发展。”


        近日,作为深圳杰出青年的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杜洋接受了梨视频的采访。下面,就让我们透过采访内容,与杜洋教授面对面,了解他选择来到深圳发展的契机,他的兴趣启蒙与学习经历,以及他在科研与教学上的展望。

杜洋教授简介

        杜洋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学者。他还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责任研究员,领导研究组从事重要药物靶点的结构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工作。

        杜教授本科毕业于湘雅医学院,随后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末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系,师从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教授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相关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16年成为斯坦福医学中心固定职位的研究科学家。他曾获授美国心脏协会全额博士后奖学金和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资助等,并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医学院药学系助理教授职位(已婉拒)。

        杜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若干重要药物靶点的GPCR为对象,从事其与下游信号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功能和药物发现工作。杜博士迄今已发表40多篇高质量SCI论文,包括在Cell、Nature、JACS、Nature Commun、Chem. Sci.等国际顶级期刊报道的一系列科研成果。杜博士被深圳市认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并评选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01

您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来到深圳发展,并选择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任教的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成立仪式

        “建立十个诺贝尔科学家研究院”是深圳市政府提出的“十大行动计划”其中一项。我在斯坦福的导师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作为20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正是支持“十大行动计划”的一份子。2017年,他邀请我与他一起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起筹建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老实说,我那时刚刚拿到密歇根大学教授的录取通知。这份offer其实非常难得,因为我的许多竞争者都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以及加州理工大学等等顶级名校。但是,来深圳发展对我来说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当时我也非常纠结。

斯坦福大学科比尔卡实验室全家福
(右二为杜洋教授)

        最后促使我做出决定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徐扬生校长。徐校长曾联系我,询问我回国后是否需要什么支持。徐校长作为一位中国工程院的知名院士,能够对我们这种很年轻、资历尚浅的学者这么看重,让我感到受宠若惊。也因此,我顿时就觉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所大学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般。第二天,我就立刻发送邮件表示,我愿意来到深圳、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工作。

02

您对生命健康领域的兴趣最早是如何产生的,又经过了哪些学习发展历程呢?

        我对医学的兴趣,其实可以说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我的父亲是一位从事技术研究的工程师。因为他非常爱读书,我从小所有的生日礼物,以及各种节日的礼物,基本都是他送给我的各类书籍。其中有一本,就是非常著名的《十万个为什么》,正是这本书让我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本科毕业时,我拿到了本校研究生的保送资格。但是由于研究方向与我的兴趣不太相符,慎重考虑后我决定放弃这次机会。之后,我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成为了一名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在2011年,我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深造,跟从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从事药物开发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工作。直到2019年,我回国来到深圳,并选择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任教。


03

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后,您对自己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有哪些展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共有三个生物医学领域相关的诺贝尔研究院,而我所在的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的核心目标就是做早期药物发现。其实研究院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时间就在去年。从入职到现在,我已经发表了十多篇有我署名的科研论文。通过大学冷冻电镜中心的技术和平台优势,我们研究院短短一年取得了令人这份的科研成果,我们会尽快发表出来与同行分享,也希望这些科研成果能极大推动新药的开发工作。

杜洋教授在研究室对学生进行指导

        其实教授这份职业的压力挺大,需要上课、做研究、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还要参与很多的科研活动。通常来说,即便是星期日,我们也不会休息,基本上都在实验室工作。有些研究对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我们需要在2到4摄氏度的冷室中进行操作。因此,即便是大热天我们也得穿着鸭绒袄进行工作。

杜洋教授为进入冷室工作准备的冬装

        对我而言,独立做教授的时间还不长,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把课教好。同时,我还要好好培养自己的科研团队,希望我们能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上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让相关领域科学家们能够了解、接纳我们的科研工作。既然我选择回国,来到深圳发展,我就是把这里当成了未来职业发展的长期根据地,所以我从来也没有考虑过以后再去其它地方发展。

 

内容来自对梨视频采访的文字整理
部分图片由传讯及公共关系处提供
文案:李依洁(2016级人文社科学院、逸夫书院)

相关推荐

何欣怡:有余味的生活

港中大(深圳)毕业生深情告别: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师说丨Andre Milzarek:“苦”中作乐方为人生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校园地图 联系方式 基金会 工作机会
探索更多
  • 信息公开 内网 招投标
传媒聚焦
  •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香港中文大学
  • www.cuhk.edu.hk

私隐政策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 202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粤ICP备140991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