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gios Theodoridis:引导学生多多探索和相信自己
·编者按·
从爱琴海之滨远道而来的自适应信号处理、通信与模式识别专家Sergios Theodoridis教授在港中大(深圳)开始新的探索。学术成就享誉世界的他不再关心自己还能发多少篇论文,因为于他而言,从事科研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身处希腊的Theodoridis教授通过录制课程并开设在线答疑课堂的方式为港中大(深圳)的同学们授业解惑。除了传授知识,Theodoridis教授更希望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挖掘更好的自己,相信自己。
教授简介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Theodoridis.jpg)
Sergios Theodoridis教授
自适应信号处理、通信与模式识别专家
Sergios Theodoridis教授曾任希腊国家研究与技术委员会委员,现执教于雅典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Sergios Theodoridis教授是《机器学习:贝叶斯和优化方法》一书的作者。该书在亚马逊和Elsevier上好评如潮,目前已出版第二版。其合著《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导论:MATLAB方法》《信号处理和系统识别的高效算法》等同样蜚声海内外。
五年前,Theodoridis教授在一场学术会议中遇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教授。交流中,罗智泉教授分享了港中大(深圳)目前的办学情况,以及其“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师资”的雄心壮志。Theodoridis教授说:"我很了解罗教授和他的科研成果。他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他邀请我参观了港中大(深圳),甚至还把我加入到他和其他同事交流的经管学院微信群。我对他们讨论的内容和研究都很熟悉了"。此外,Theodoridis教授也对中国的科研体系充满着好奇。在他眼里,深圳是中国的硅谷,而世界的未来将在此诞生。在来到深圳前,他对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充满着好奇和期待。Theodoridis教授说:"我一直很仰慕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我想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我很期待在中国做研究,再加上罗教授的鼓励和我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仰慕,我最终下定决心来到港中大(深圳)。”
Theodoridis教授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教学质量非常高,班里前10%到15%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而且学生对教授非常尊重,“这是一种积极而自然的尊重,学生们都很好学。这一点很特别,和欧洲的情况有些不同”。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2_14.png)
2020年春季学期,Theodoridis教授进行线上教学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Theodoridis教授身处希腊,课程时间是希腊当地时间的凌晨三点。因此,他通过提前录制课程再上传到BlackBoard上供学生观看的方式授课。此外,Theodoridis教授每周还会多上一堂答疑课,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让他开始思考技术对学习的帮助。他提到:“学生们可以暂停、倒退讲课视频,以确保抓住所有的重点讲解。” 正因如此,Theodoridis教授正在考虑在生活恢复常态化后是否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并辅以小班化的答疑教学。
现在的Theodoridis教授,早已不再关心自己到底已经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对他而言,科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回答自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Theodoridis教授认为事业再有成,他也不会停止研究的脚步。此外,他认为后辈和学生们的成就要比自己的成就更加重要。他曾提到,我们与之共同奋斗的是人,不是机器人。他还说:“指导学生的时候,我会更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大脑都是很聪明的,而我的职责是在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激励和支持他们”。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3_44.jpg)
2019 年课程结课后,Theodoridis教授与学生合影
当问及给学生的建议时,Theodoridis教授说:"多多探索和相信自己"。Theodoridis 教授承认在生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做出让步,比如服从于社会的约束和 "欲望"。但同时,他也鼓励学生们去探索自己喜欢和认为很重要的事物。他坚定地说道:"探索自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要发现自己的才能,倾听自己的内心,越来越了解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需要做足"功课 "和坚持不懈,而社会往往并不能帮助你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同学们要认同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并努力去实现它。毕竟,人生最重要的是奔向目标的 "旅行",而不是目标本身。Theodoridis 教授分享了自己刚开始做研究的体验,也常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他说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没什么安全感,因此时常会问自己“我能行吗”。 然而,业精于勤,不断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才能,才有了今天的Theodoridis教授。
学生其实很容易辨别自己是否对研究感兴趣。Theodoridis教授说,如果学生还没有尝试过研究,那么都应该放手一试。尝试过后,学生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是自己喜欢科研呢,还是只是在满足父母的要求呢?这是我的选择还是社会强迫我做的呢?” 在研究中遇到难题时,有些人会先缓一缓,择日再解决;而有些人会因苦于思考解决方案而彻夜难眠。而后者,便是真正喜欢研究的人。
![](/sites/webmaster.prod1.dpsite04.cuhk.edu.cn/files/inline-images/4_36.jpg)
Theodoridis教授讲解深度神经网络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出品
部分图片由理工学院提供
撰稿:Brandon(2018级理工学院、学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