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一届科研奖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为了建立、完善科研激励和竞争机制,奖励优秀的科研成果,激发全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21年设立科研奖,分设“杰出科研奖”和“青年科研奖”。“杰出科研奖”表彰奖励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教师,每年不超过2人;“青年科研奖”表彰奖励有出色表现、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青年教师,每年不超过5人。
经徐扬生校长提名,成立了科研奖评选委员会,由罗智泉副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通过学院推荐、委员会评审、投票等环节,经科研奖评审委员会决议,授予第一批6位教授2021年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科研奖和青年科研奖。11月28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一届科研奖颁奖典礼在我校成功举办。
一、序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副校长阮健骢,协理副校长李学金、蔡小强、王丛、黄建伟,以及各学院院长、分管科研的副院长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协理副校长李学金教授致开幕词,科研处副处长林慧博士担任本次典礼主持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李学金教授致欢迎辞
李学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科学研究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建校以来,科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离不开教授们的日夜坚守和对科学创新的热爱与执着。今天的颁奖典礼,由大家共同见证,这是对获奖者加入学校以来在科研工作中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学校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望本次获奖的教师能更加坚守科研初心,牢记国家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也希望各位一线科研工作者能在自己学科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保持热爱,追求真知,做出更多更好的科研工作,为学校、为大湾区和国家乃至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发表讲话
随后徐扬生校长发表讲话,他首先对科研奖的设立给予了肯定,并对第一届获奖者表达了祝贺。他还提到,要做好研究有两点,第一点是“抓重要问题做”,研究问题如浩瀚大海,抓住重点对于选择研究领域、问题、解决办法至关重要,才有利于出成果;第二点是学会“跨界”, 有利于做好研究、出好结果。科学的进步,离不开“跨界”,科研人员要勇于“跨界”。徐校长与在场来宾分享了个人研究感悟,也为下一步科研指明了方向。
二、颁奖仪式
杰出科研奖
校长徐扬生教授颁发奖牌,协理副校长李学金教授授予获奖人鲜花
(从左到右依次为:校长徐扬生教授,杰出科研奖得主贾建民教授、叶德全教授,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李学金教授)
贾建民教授始终将学术研究与国家社会的迫切需要相结合。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利用人口流动预测疫情发展,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主持国自然 “新冠专项”项目,全国资助率仅1%;为中央政府提供多份疫情政策分析报告。今年10月斩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我校在该奖项上的零突破。
叶德全教授专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2020年度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药理学与毒理学领域中国内地上榜唯一学者,多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最新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他还主持了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建设,搭建了基础研究与产业研发的桥梁。
青年科研奖
校长徐扬生教授颁发奖牌,理工学院院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唐本忠教授授予获奖人鲜花
(从左到右依次为:理工学院院长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唐本忠教授,青年科研奖得主成贵娟教授、周艳教授、张博辉教授、杜洋教授,校长徐扬生教授)
张博辉教授专注于资本市场、信息媒体、金融科技等研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UT/DALLAS24经管类权威期刊,近两年在国际顶尖金融三大刊中的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屡有斩获,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系列论文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
周艳教授专注于新一代自旋电子学物理和器件研究,连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近五年在Nature、Science子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去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深圳市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为我校实现深圳市三大奖零的突破。同年被遴选为2021年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会士。
成贵娟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酶促反应机理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研究等。她关于计算-质谱联用的催化反应机理研究,作为Chemical Communications封面文章发表;凭借在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药物分子的突破发现,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发表文章。
杜洋教授致力于受体生物学、结构药理学、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等研究,过去三年在Cell、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或子刊发表了十几项生物医药的前沿工作。今年更是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发表文章,为靶向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无成瘾镇痛药物开发开辟了新路径。
三、获奖教授代表发言
杰出科研奖获奖代表贾建民教授发言
贾建民教授先对本次获奖表达了感谢,接着回顾了来校后取得的学术成绩,直言大学是其“学术福地”。他提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多种科研平台。在这里,承接历史,中西融合;科学艺术,博文约礼;学术思想,自由飞翔;学科交叉,创新驱动。但作为一所年轻的学府,无疑需要以学术立校、以创新强校。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贡献更多有影响力的研究,在理论创新、科技进步、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建立港中深的学术引领地位。
青年科研奖获奖代表杜洋教授发言
杜洋教授首先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他提到校长徐扬生先生当初诚挚的邀请与其导师诺贝尔奖得主Brian Kobilk对他在科研道路上的指导与影响,是他来到港中深的契机与潜心科研的动力。他还说到受益于大学独特的科研文化,制度上给予科研人员适度解放,提供相对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去开展自己想做的研究,从而能够做出不少好的科研成果。最后,他提到“connection”,大学给予了平台与机遇,希望自己的获奖能够激励更多年轻教授多与同行交流合作,迸发灵感碰撞科研花火,助力我校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结语
好的科技激励机制,既尊重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学术探索和国家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点燃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激发我校创新创造活力和潜能,意义深远。本次典礼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校朝着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与使命更近一步,也标志着2022年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奖评选工作的开始,让我们共同期待2022年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奖!
颁奖典礼现场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