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4人次入选2022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11月15日,2022年度全球 “高被引科学家” 榜单发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唐本忠教授、张瑞教授及医学院黄宪达教授成功入选。其中,唐本忠教授以材料科学、化学两门学科分别入选,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共有4人次上榜。
据悉,唐本忠教授已连续九年入选该榜单,张瑞教授已连续六年入选,也是黄宪达教授连续第四年入选该榜单。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2022年度全球 “高被引科学家” 榜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由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今年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名科学家入选。该榜单旨在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和广泛影响的顶尖科学人才。
教授简介

唐本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
理工学院院长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教育背景
博士(京都大学)
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医学诊疗等;唐教授是聚集诱导发光原创性科学概念的提出者和该领域研究的引领者
个人简介
唐本忠教授于1982年和1988年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于1989-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Neos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994年加盟香港科技大学,2009年、2017年、2020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世界科学院院士。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唐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AIE研究的引领者。
唐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2,315篇,总引用超过二十万次,h因子为192。在学术会议上作了5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现任德国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聚集体》杂志主编以及20多家国际科学杂志顾问、编委或客座编辑等。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美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MACRO 2012讲座奖等。2014年获伊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Khwarizmi国际奖、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14年至今连续当选全球材料和化学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技盛典-CCTV 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21年获Nano Today国际科学奖。

张瑞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教育背景
博士(斯坦福大学)
研究领域
无线通信
个人简介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校长学勤讲座教授。200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2010年在新加坡科技局资讯通信研究院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0至2022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但任助理教授/讲座副教授/正教授/校长讲座教授。目前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IEEE通信学会和信号处理学会杰出讲师,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年至今)。长期专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开创性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智能通信,无人机/卫星通信,无线信能同传,智能反射面以及可重构MIMO。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总共发表450余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60,000次(H指数超过120)。获得2011年IEEE通信学会亚太最佳青年研究学者奖,201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青年研究学者奖,2020年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 (WTC)表彰奖以及2021年IEEE通信信号处理与计算(SPCC)技术表彰奖。获得14项IEEE最佳论文奖,包含IEEE马可尼无线通信论文奖(两次)、IEEE通信学会海因里希·赫兹论文奖(三次),IEEE 通信学会斯蒂芬·O·赖斯奖,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论文奖, IEEE通信学会亚太最佳论文奖,IEEE信号处理学会唐纳德·G·芬克综述论文奖等。先后担任30余次IEEE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多个顶级期刊的特邀编委 (IEEE JSTSP/JSAC)和常任编(IEEE TWC/TSP/JSAC/TCOM/TGCN等)。

黄宪达
医学院副院长(学生事务)
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
校长讲座教授
教育背景
博士(台湾中央大学信息工程学系)
研究领域
生物信息、基因体学、智能生医科技(药物设计、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生物数据库
个人简介
黄宪达教授入选“跨学科领域”高被引科学家,主要基于他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贡献。发表18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20, 000次,包括Science, Nucleic Acids Research, Nature Immunology, Circulation, Hepat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与Molecular 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研究成果被学界广为引用。描述其原创的microRNA生物机制相关论文是该研究领域内引用最多的系列论文之一,其开发的miRTarBase数据库,于2020年荣获“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的荣誉,该数据库的广泛使用,凸显出学界对其学术贡献的高度认可,并且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重大影响。
黄教授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基因组学、宏观基因组学、智能生物医药科技、生物数据库设计与算法开发、基于多组学数据探索疾病靶标与药物靶点。
文章转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微信公众平台,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is6Km_PMt56QefdcoU0pDA